close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大家朗朗上口,時常被引用,但大家記得這句話從哪裡來的嗎?這句話好像是來自Nokia的slogan:「Connecting People」,如果真的是,那這個翻譯也未免比原意擴充太多,自我衍生太多了。但是,仔細想想,大家認為我們的科技真的都來自於人性嗎?可以很快舉出些例子嗎?還是我們只是人云亦云罷了?就好比ATM自動櫃員機、無人駕駛的高鐵捷運…等自動化科技,啟動ICT產業發展的摩爾定律,或全球資訊網(worldwide web)中的人性是什麼?另一方面,許多科技究竟是真的更貼近人性,還是其中的人性變少了,甚至讓人變笨了呢?綠能、智慧電網(Smart Grid)、雲端運算…等,大都還處於從技術供應端的思維(Supply side thinking)出發。一個稱得上簡單好用、稍微符合人性化的開罐器,是在罐頭食品出現的五十年後才被發明出來。我們必須仔細思考,究竟以人本為本、人性的服務,應該長什麼樣子。

  所謂真正的人性科技,應該要能精緻地理解使用者的需求;並能利用這些人性科技產品有效地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非疏離了人際關係;且透過這些人性科技能更進一步地增進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若一項人性科技產品最終破壞了人類賴以為生的環境,那就一點都不人性了。

  要瞭解使用者需求,做出人性科技產品,田野實際觀察與感受很重要,例如:發展健康照護產業(Healthcare)的科技時,必須瞭解哪些人會去醫院,什麼時候去,其間掛號、等候、批價、領藥流程為何,與誰互動。設計新型公車亭時,也應實際去公車站觀察,候車的人們為何而來,等候公車時都做哪些事,他們想知道什麼資訊,有什麼需求應被滿足。而非一味地從供應者的技術角度出發,將各種新穎的綠能科技塞進公車亭,提供一些使用者不必然要的服務,那並不能稱之為人性化科技。

  以維京航空為例,其機艙的貼心精緻服務固然不錯,但由於地勤服務做得差,顧客仍不滿意。為提供顧客更人性化服務。他們仔細觀察旅客報到與寄行李的行動與瓶頸,藉此規劃新的地勤服務流程,最後發展出先自行鎊行李的動線。

  除了產品,服務也應做到「人性化」,但台灣沉浸在過去製造業的成功,所以提到服務時還是以製造業思維去想。比如「裝置服務化」的概念,華碩率先推出筆電,先將裝置設計生產出來,才思索後續的應用服務,造就了小筆電曇花一現的生命。「服務裝置化」才可提供更人性化服務的產品,就好比Apple是先有iTunes的概念與架構,然後才有iPod。這個過程是從服務使用者聽音樂以至各種生活的需求出發,然後才去想怎麼將其做出人性化的科技產品。如何扭轉台灣的製造業思維(mind-set)轉向人性化角度,將是台灣產業轉型服務化的關鍵。



以下內文出自: https://jtwen0106.pixnet.net/blog/post/163733210-%E7%A7%91%E6%8A%80%E5%A7%8B%E7%B5%82%E4%BE%86%E8%87





徵信社

婚外情外遇電話查人名車牌查個資查個資費用慣性外遇配偶外遇徵信社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nnieemili18 的頭像
    dannieemili18

    夜市必吃美食

    dannieemili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