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ony RX10IV搭配的是攝影玩家暱稱”菜頭”的蔡司ZEISS Vario-Sonnar T* 鏡頭、18 枚 13 群 (6 枚非球面鏡含雙非球面鏡)、24-600mm 大光圈(F2.4-F4)高倍率變焦鏡頭,基本上就是涵蓋從24mm廣角端到600mm望遠端一鏡涵蓋到底,這樣的搭配組合讓阿比非常喜歡,常常旅遊出國時會為了帶哪隻鏡頭而煩惱,最後為了輕便化,最後只會帶一之28-300mm的旅遊鏡與一隻超廣角鏡出門,但偶而遇到想拉遠拍望遠的場景時,還是會有恨望遠焦段不足而望景興嘆,若是手上有了Sony RX10IV,他基本上應該可以讓用家享受到真正的一機遊天涯的拍照樂趣。

以下是我在桃園大園廣興堂水塘拍的廣角與望遠兩端的示範照。
這張第二層田埂上畫面中央偏左(紅色箭頭正下方),以這張來看根本像是相機鏡頭的進塵小髒點。



接著將鏡頭拉近到600mm端,你就會發現田埂上站著其實是一隻蒼鷺。


這兩張是從關渡自然生態公園的遊客中心望出去拍的,目測實際距離都超過1公里遠以上,但透過Sony RX10IV 600mm望遠端居然可清清楚楚地數到所拍攝的高蹺鴴與小水鴨的數量!




關於Sony RX10IV對焦系統,阿比體驗的感想是非常快且效率佳。具官方資料說法是將旗艦無反DSLRα9採用的自動對焦演算法下放到這台類單眼身上,使用過後的確是令人印象深刻。基本上,他在對於對焦物體的判斷,尤其有前後景物複雜且色調相近下的時候,只要設定在對焦區域「寬」+AF-C(連續AF)下,他可以迅速地跳選到你要拍攝的物件,以下面這張來說,前面的高腳鴴並不是失焦,而是要拍後方在枯稻草土堆裡的鶺鴒,而Sony RX10IV對焦系統幫阿比找到我正確要拍攝的主角了。


而且他在望遠端在對焦時也不至於會有我常用的攝影組合會有拉風箱的狀況產生,總能迅速的定位到要被拍攝物上面,以阿比的體驗來說,除非是突然移動或高速飛行的鳥類,會比較容易產生失焦或不準焦的狀況,不然基本上它都能迅速準確地完成對焦任務。另外它在機背的TFT LCD銀幕是觸控銀幕,可支援便利的觸控對焦功能,若是在架上腳架做守株待兔時,在等待鳥類出沒時,可以使用銀幕做觀察,並可應付隨時的變化做出觸控對焦,這功能也是十分實用的。









若真要說到它的遺憾,畢竟Sony RX10IV鏡頭的變焦是以電子為主、手動為輔,所以用電子變焦撥桿在Zoom鏡頭時,有時候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時或場景出現,會反應慢上半拍,雖然也有可以手動的變焦環,但它畢竟原生是機械馬達結構,無法將他轉太快拉出或收回,它還是需要緩衝時間,所以無法像傳統可替換式變焦鏡頭一樣,拉得很順暢與敏捷,這也是架構在類單眼機身上的非戰之罪也是它的宿命。








由於在此之前阿比使用的都是N家的系統,這是第一次接觸到Sony的(類)單眼相機系統,在操作方面Sony RX10IV在按鍵與轉盤的設計邏輯堪稱清楚易入手,即使是初次使用的用家如阿比,也能在極短暫的時間不太需要翻說明書而搞懂用途,剩下的只是適應上的時間問題,基本上我非常喜歡從電子觀景窗看出去作構圖後的景象,因為具有100%的覆蓋率,外加利用機頂右側上方的「曝光補償轉盤」做EV值的增/減補償,就能即刻將成像結果反應在光學觀景窗內,而達到真正的『所看即所拍』的境界,這是之前使用傳統光學觀景窗所無法辦到的超便利功能,過往使用的DSLR,即使透過光學觀景窗內的EV +/-表來做曝光補償,最終按下快門後,還是得透過機背的小LCD銀幕去察看最終成像結果,但Sony RX10IV不僅只是替用家節省一道程序,而是讓用家能在按下快門前就能確認最終成像結果,果然替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做了最好註解啊!




上面談了一堆Sony RX10IV在機身設計與使用上的便利,但相機的本質終究需要回歸到最終畫面的成像品質。這段時間的拍照與使用,讓阿比對於Sony RX10IV的成像品質有著很好的評價,以往對於類單眼的畫質其實不會有太大信心,畢竟在攝影上面,片幅(感光元件)的體積大小通常會跟最終成像品質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以此次Sony RX10IV帳面上搭載的是1.0 吋 Exmor RS® CMOS 感光元件,長寬比為 3:2,但畫素還是高達約約 2,010 萬像素,外加Sony本身長期在專業與民生市場累積出來的影像調整功力,像是搭載蔡司鏡頭與自家的BIONZ X 影像處理器相結合,這使得阿比在外出拍攝一輪後,對其成像銳利度、自然不帶太多闢性的色彩表現有著很好的體驗,更難得的是其自動白平衡測定十分精準,實用性極高。以往在用N家相機用RAW檔拍攝時,回家在電腦銀幕上總需要加油添醋一番,拉拉曲線、調整銳利度或是在顏色方面做個修飾才會覺得滿意,這絕對不是說N家的畫質不好(不然怎麼會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只是阿比個人有那種不調一調手會癢的壞習慣,反過來也可以說是N家的調整想像空間比較大吧!







但奇怪的是當我第一次將拍攝回來的檔案丟在電腦銀幕前面用『Imaging Edge』這個SONY 數位相機RAW檔專用的軟體來觀看時,我發覺銳利度出乎預期的清晰,放大來檢視可用數毛來形容,有嘗試著替它加個銳利度看看,但感覺似乎加與不加其實對於畫質也沒太多影響,這功夫似乎可以省略下來。至於在發色的部分,初看時有種觀看Sony專業PVM 系列Monitor的感覺,顏色非常中性、自然、通透度或說是空氣感很佳,我嘗試「在風格設定」設在「標準」裡去拍攝,幾乎就可以得到層次、階調豐富的成像品質,甚至不會讓你想去動色濃度值去修補償。總的來說,此次的成品照,阿比極少在顏色方面去做補償或修飾,最多只有在曝光值方面針對亮部與暗部層次兩端作微調而已,這讓阿比在回來處理照片時省去很多時間,我相信這也是很多攝影愛好者以往最大的困擾吧!




若真要說它的小遺憾,雖然它標示28mm端最大光圈F2.4,但實際上受限於感光元件的片幅尺寸,若是要用它拍出漂漂亮亮的二線性虛化度極高的奶油散景,還是有困難的,除非是用遠距離去做背景的壓縮拍攝,但那大概就要退到一定距離才能辦的到,而且還是無法跟可交換式大光圈鏡頭拍出來的大圓形光圈相比。







再來就是他在放大之後觀看就會發覺,其實它物件邊緣雖不至於會產生紫邊,但成像的扎實度還是跟片幅較大的相比有些落差,當然若拍照的用途只是要自我在電腦上(如上傳網路縮圖)欣賞,或不需有大尺寸輸出的需求,它的表現還是足敷以上的需求。

以上是阿比此次使用Sony RX10IV所做的一點心得,但基本上使用的體驗是滿意的,若真要跟阿比現有的打鳥設備兩者作相比較,基本上Sony RX10IV或許它再大尺寸輸出上比不上全幅的組合,但它的輕便性、它的對焦便利性;它所看即所拍的直覺性都是它非常有競爭性的優勢,更別說它的成像品質真的蠻對得起它這個價位,或許有人覺得它的價位可以直上自家或它家入門甚至是中階的全幅機身,但別忘了若是加上各個焦段的鏡頭,那預算又要往上暴增上去了,值不值得那就看用家對於拍照的用途與實際使用需求了,阿比認為,這台Sony RX10IV絕對會是想要輕便拍飛羽作品與有出國拍照旅遊需求用家的首選機,它也是一台改變大部分攝影玩家對於類單眼畫質與功能性看法的機種,而且是正面的。

以下照片限於阿比的攝影能力不足,只能野人獻曝提出一些實際拍攝時的照片給有興趣的準用家做個基本參考,還望01的攝影同好多多指教。



















此張為1/3 秒、f/11、多重測光,自動白平衡 17.55mm 手持拍攝,未上腳架,RX10IV的穩定度與安全門容許度極高






這也是另外一種飛羽攝影,只是打的是鐵鳥,用Sony RX10IV來拍飛機,算是輕便迅速又易捕捉











這是花了一整天在大雪山林道尋覓不見,見天色已晚在打道回府、驅車下山途中,暮然回首處,於大馬路旁,巧遇這一家族,最後以這組大雪山之寶的藍腹鷴家族作為本次試用報心得的End,謝謝各位同好賞圖。






【後記】這隻原以為是藍腹鷴的亞成鳥,沒想到回家一翻圖鑑才知牠居然是名列全球『接近威脅』的鳥種:台灣山鷓鴣,據說有鳥友專程上來拍攝而片尋不著,哈,想必是帶著Sony RX10IV上大雪山給阿比帶來好運,居然讓我來一趟就遇見牠。




來自: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45&t=56263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nieemili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