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資訊股市專欄作家甘戴爾(Stephen Gandel)28日撰文指出,這是因為六個月前,指數編纂公司 全球公司(S&P Global)和MSCI共同決定分拆科技股,把其中一部分移出,留下來的稱為「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類股;Alphabet和臉書則從科技股改列為「通訊服務」(communication services)類股;原屬於「非必需消費」類股的Netflix被移往通訊陣營,亞馬遜則留在原地。
因此,加入亞馬遜後的熱門「FAANG」股票族群成員,如今已分成三個不同的類股。
標普和MSCI之所以將這些股票重新排列組合,似乎是因為擔心科技股占股市市值的比重超出占 的比重。調整前,科技股(按當時定義)在標普500整體市值的占比接近30%,當時美股已登上歷史新高峰。調整後,現在的科技股約占整體市值的21%。但另一方面,轉入其他類別的科技股,在新的股票群組中鶴立雞群,例如光是Alphabet和臉書就占標普「通訊服務」類股市值的45%左右,若再加入Netflix,則這三檔合計占比直逼52%。而單單亞馬遜一檔,就占「非必需消費」類股市值總和的31%。
甘戴爾認為,這似乎相當忠實反映美國經濟此刻的面貌。科技公司不僅規模坐大,還演變成各行各業的大咖。話雖如此,傳統上被視為科技股的公司,「科技味」卻已由濃轉淡。比方說,蘋果公司本周在春季發表會上揭開面紗的新產品,基本上可說是信用卡和電視節目,並不是新款的硬體裝置或軟體。標普現在稱之為科技股的市值前六大成分股中,信用卡公司威士(Visa)排名第三,萬事達卡(Mastercard)名列第六,但許多投資人很可能把這兩家公司視為金融股。
結果是,標普科技類股今年的預期成長率只有5.9%,通訊類股的預期成長率可能是此數的兩倍多,估計約有12.6%。傳統上,科技股的利潤率相對較高,但今年標普500通訊類股的利潤率(根據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盈餘計算),可望達到34%,比科技類股的32%還高一籌。標普500科技類股只剩下一點還有科技味,即股價估值,目前平均本益比為19.2倍,儘管利潤率和成長率都已減緩。相形之下,標普通訊類股目前本益比為16.8倍。
甘戴爾的結論是:科技公司既已在經濟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未來與各行各業的關係只會變得更加密不可分。投資人應有此體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