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空間距離仍影響人們社交
儘管現代科技讓身處不同地域的人也能輕鬆構建起社交網絡,但人們最常聯繫的,依舊是那些與自己地理距離相近的朋友。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Ming-Hsiang Tsou教授與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Su Yeon Han合作領導了一項研究,對全美170萬Twitter用戶的超過510萬條帶有地理標籤的推文進行了長達16個月的分析,得出了上述結論。
該大型研究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部分贊助,發表於近期的《國際數字地球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日益增多的文獻和計算建模正在使用社交媒體和大數據來改進對人類行為的觀察和預測,而此種類型的基礎研究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在很多人眼中,地域的邊界似乎已被打破。但Tsou教授卻不同意此觀點:「距離的概念並沒有消失,而是轉移了。這個概念現在更多地與概率相關:因為距離,你的關注者們有多大幾率成為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
如果他們住得離你並不近,這個概率就非常小,Tsou表示。
通過Twitter應用程式介面(API),研究團隊蒐集了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元月之間的推文,並重點分析了芝加哥、休斯頓、洛杉磯和紐約的用戶在網絡空間和現實空間中的互動,包括旅行、電話、電子郵件、瀏覽異地社交媒體並關注。同時,團隊也對地理空間信息進行了處理,以便準確地從地區角度來分析數據。
對推文數據庫的分析從三方面進行:人們如何關注他人、人們是否意識到自己的關注者所在的城市、人們是否會去自己的關注者所在的城市旅行。研究人員還分析了Twitter用戶的原始位置和旅行目的地,生成了詳細的數據地圖,以將網上互動與現實空間互動相比較。
研究發現,Twitter用戶平均90%的推文都出現在同一座城市,通常是自己的居住地。不同地區的用戶一般都會關注全國各地的用戶、並擁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關注者。但是,人們對其關注者的地理位置似乎並不在意。
大部分紐約、芝加哥和休斯頓用戶的網上聯絡都集中在臨近自己的區域,但卻很少與居住在5至6小時車程外的人進行現實空間互動。對於這些用戶,地理位置鄰近性決定了與關注者的現實空間互動,為了保持聯繫而開幾個小時的車似乎不太可能。
但洛杉磯卻是個例外。洛杉磯用戶有著更大的臨近區域朋友網絡,同時在全國旅行也較多。但是,他們與近處的關注者們的現實生活互動卻沒有那麼多。這大約是因為其娛樂業的緣故,個體往往會關注知名人士,但卻不會得到知名人士的關注。
研究人員表示,無論是現實空間還是網絡空間,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相互聯繫。與網絡空間相比,在現實空間中,距離近的事物之間聯繫也更多。團隊成員希望他們的研究結果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利用社交媒體來識別和應對社會問題。
數位科技與人文的斷裂
當我們邁入21世紀數位時代,資訊科技正悄悄地改變建築與都市設計的模式。我們處在一個充滿無線通訊與數位資訊的時代,一個對空間、時間、與材質重新感知的替換時期,數位科技帶領建築走入另一個新領域。隨著資訊網路科技的發展,文化、社會、與工作各方面、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因著通訊技術與電腦的結合,產生急速的變化。
藉由快速通訊技術進行跨國對話,藉由網際網路跨越它校的進行遠距教學,人與人之間藉由網路聊天室建立起新的關係,這樣的影響與轉變,也逐漸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性,數位化也開始提供建築的想像空間。
在早期的社會,河邊的洗衣或汲取水,是最早的交換資訊的場所。等到自來水引進至每個家庭後,人們不再到河邊洗衣服或汲取溪水,資訊交換的場所產生變化,取而代之的是下午茶的休閒餐廳;網際網路興起後,網路上的聊天室立刻形成新的資訊聊天。印刷術的發明,知識的傳遞借著書本的發行,形成知識爆炸的年代,圖書館成為知識的寶庫;網路時代來臨後,人們不必再到圖書館查詢資料,取而代之的是上網查詢等。這樣的演變告訴我們,科技進步的結果,使得傳統的空間場以下文章來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gloofer/post/1376254853
留言列表